Google

Friday, February 22, 2008

报个自己的找工作经验吧 (ZT)

发信人: bigwhale (大鲸鱼), 信区: JobHunting
标 题: 报个自己的找工作经验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2 22:33:34 2008)

在版上混了很久也看了很多文章。很受教育。工作找了一个多月,当时一直想写面经,拖拖拉拉一直没有写。今天一鼓作气写了算是一点贡献。背景,bio PhD + finance MS offer, valuation associate, 90k base + 10k signing bonus 就offer本身来说也许很多大牛都看不上。我不知道我这种算不算典型,可是我老人家转专业出来,觉得还是挺不容易,版上有类似情况的兄弟就算做个参考吧。

读到第五年PhD的时候,实在对老板绝望了,就开始去商学院修课。所以最后算是混了一个金融的学位,找工作基本也是往金融方向找的。学校二流 (50名的样子),在势力的商界很多好公司都不屑一顾。可是面试拿到的基本上都是好公司。以前在版上看过一个mit mm写的文章,讲她找consulting, quant,IP law的经验,觉得讲得很好。俺基本上就是她那个套路,当然没有人家牛。其实每个人的选择都是有很多的,在学校待久了,有时候思想反而窄了,跳出来看看很多路可以走。当时申请一些好公司的时候,很多商学院的人都说没可能给你面试的,我们这个学校别人看都不看。我就觉得,给不给是一回事,我不投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牛人可以只投各个行当的top 5, top 10,那我就去投top 50,总有我自己的位置吧。当时特别想去做咨询,基本上把vault那本书上所有招外国人的公司从头投到尾。很多面试也就是这样拿的。经常看到版上有人说面了两个on site没有过就很难受。俺是面了5个才拿到offer的,比俺面的多还大有人在。找工作很多时候就是不容易,要有这个准备,每面一个不都是涨经验值么。

给俺offer的这个部门也没有来学校招人。有朋友给了我recruiter的信息, 我发信去给人家,两个星期后就拒了,电面的机会都没有给。这里打个茬,大家都说老印mean,我找工作基本上都是老印帮忙的。不管说印度人是不是喜欢吹牛也能吹,有一点我们是应该学习,他们找工作的时候很aggressive. 我们学校商学院外国人很多找不到工作,但是印度人基本上各个都搞定,除了语言因素以外,他们找工作的态度也是非常积极的,而且彼此之间很团结,有什么招聘信息都会互相告知,大家都去申请,总有几个中的。我的简历,cover letter都是印度朋友帮忙润色过。连和校友的联系邮件模板,都是老印给的,因为我写信校友都不回,老印说他回信率很高,肯定是我信写得有问题,就把他的给我了。包括这个去骚扰校友的主意,也是几个印度朋友再三灌输的,我自己一开始总觉得不认识去莫名打扰很不好意思,而且有点去讨工作的味道。可是我没有想到,校友很多回信还是很积极,可以说他们没有直接给我一份工作,但是他们帮助我polish我的谈话技巧,我的申请材料,给我提供career指导,都间接帮我拿到offer.

后面去参加career fair.说到这个,看到版上有兄弟为去不去career fair还要请教,俺看的真是觉得。。。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俺去career fair机票旅馆什么也都是自己出的,总是要有投入的啊。结果在career fair碰到了这个公司部门的recruiter,聊得非常投机,讲了大概一个小时的样子,俺觉得排在后面的兄弟就快没剁了我。fair结束后那个recruiter就要了我的电子版的resume说回去以后想办法。俺高兴是高兴,但是也不敢抱太大指望。每次career fair我基本上都有好几家公司觉得讲得很投机,但是最后也未必有机会。可是我一直觉得,这东西就是个概率,我和足够多的公司聊过,那假如有10家对我感兴趣,总有几家回去会认真看一眼简历,再有一两家给面试,那就是要自己把握住一个,就可以了。结果回家两个星期以后,收到公司final round的通知,俺就知道那个recruiter直接把我塞了进去。写信表示感谢,人家回信说可以和我聊聊,教我怎么对付面试。基本上他就把面试那些同事有可能问道的问题,俺应该的回答全部给俺过了一遍。所以后面去纽约面试的时候,呵呵,俺的回答大家都很满意,好几个人说,这个你知道,不错不错,俺们就做这些。他们不知道俺就知道这个名称,要是当时再多问深一点具体的,估计我就完了:(

4天以后收到口头offer.后面看到package觉得比想象中已经要高了,negotiate了一把没有成功。大家不要砸,我当时转金融也不是觉得有多少银子,实在是觉得每天对着瓶瓶罐罐,老板又特别mean,觉得要发疯了。当时转金融就是觉得自己还比较外向,爱说话,口语还可以,就是出来拿最基本的工资5万我也觉得开心。最后提一句,我看过版上有些PhD转专业,最后没有在简历上提自己的教育经历,我有些朋友也是这样做的。我个人倒是没有隐瞒学历,因为我觉得这是something I am really proud of.放在简历上因为将近7年的PhD是我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很多transferrable skills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每次面试,都被无数人问why finance? why not biology?我都是实话实说,告诉他们我的education过程,告诉他们我觉得这个PhD还是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觉得基本上所有的interviewer都很认同这一点。所以只要你能合理的解释,我觉
得有些看似不相关的经历最后也许都会变成加分的优点。希望所有中国人能团结一些,互相帮助找工作,就算不能refer,分享些经验也是好的。俺面了这么多次,就没碰到一个中国人interviewer,老印不少,真是希望国人能多一点。

码了这么多字不容易啊。版主给俺发个大包子吧:)

Thursday, February 21, 2008

生物学研究生孔乙己 (ZT)

发信人: thisis (this), 信区: Biology
标 题: 生物学研究生孔乙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20 00:55:49 2008), 转信

雪城大学Marshall Square的panda west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微波炉,可以随时热饭。这儿的中国学生,傍午傍晚下了课,每每花五个美金,买一个紫姜鸡或者芥兰牛,——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份要涨到十刀,——在柜外边做着,热热的吃了休息;倘肯多花一刀,便可以买一个自选汤,或者一碟茴香豆,做开胃菜了,如果出到十几刀,那就能买一样特色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穷学生,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那些穿西装的Faculty们,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吃。我从十二岁起,便在panda west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faculty们,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学生们,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菜从厨房里端出,看过菜有没有拿错,又亲自尝尝菜的口味,然后放心:在这严重兼督下,伺候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热饭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学生们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孔乙己是来热饭而穿西装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脸乱蓬蓬的胡茬子。穿的虽然是西装,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专业术语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热饭的学生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热一盒饭,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张一美元。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被老板骂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实验没做出来,被老板猛批。”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就是讨论实验而已……讨论!……实验的事,算批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PCR不work”,什么“酶过期”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开过生物公司,但终于没有关系,又不会管理;于是愈开愈穷,弄到倒闭了。幸而有一口好英文,便考GRE申请到这边读生物PhD,混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不会计划。坐不到几天,便不知道实验做到那了,连人和实验纪录,一齐失踪。如是几次,收留他的老板也美好脸色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凑数据的事。但他在panda west里,品行却比别的学生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忘带钱包,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孔乙己吃了几口菜,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能毕业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qualify也过不了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专业英语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学过生物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学过,……我便考你一考。DNA双螺旋是谁提出来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想不出罢?……我告诉给你,记着!这些知识应该记着。将来当老板的时候,要用。”我暗想我和老板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其他PhD学生也从不谈这些;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华生和克里克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除了他们还有一个人,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咽了一口菜,想开口告诉我,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有几回,那些老外学生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教他们学中文。老外学完“你好,谢谢”,仍然不散,还问着中国的民主官场奥运什么的。孔乙己着了慌,弯腰扒一筷子菜,说道,“I don't know,no idea。”直起身又看一看老外,自己摇头说,“I really have no idea, no politics。”于是这一群老外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有一天,大约是感恩节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刀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吃饭的学生说道,“他怎么会来?……他被committee fail掉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没有计划。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忘了参加committee了,害的教授苦等。committee这事,忘得了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信挨个道歉,后来是重开committee,开了大半天,再fail掉他了。”“后来呢?”“后来fail掉了。”“fail了怎样呢?”“怎?……谁晓得?许是退学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感恩节之后,天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满天的大雪;我整天的靠着暖气,也须穿上防寒服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学生,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热一盒饭,紫姜鸡lunch sepcial。”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马甲,盘着两腿,提着一个破旅行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紫姜鸡。”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刀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少放点sauce。”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被老板骂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
是不被老板骂,怎么会没钱呢?”孔乙己低声说道,“钱包丢了,丢,丢……”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热了饭,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裤兜里摸出四张一元,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刚做完工。不一会,他吃完饭,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背着破包慢慢走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圣诞节,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刀呢!”到第二年的独立日,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刀呢!”到感恩节可是没有说,再到圣诞节也没有看见他。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已经回国了。

faculty interview杂记 (ZT)

发信人: vortex (人生边上), 信区: Faculty
标 题: faculty interview杂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1 17:57:09 2008)

最近系里招人,普通理科系,偶在committee里混混。有点小感想,写下来分享一下,一家之言,想到哪里随便写写,都是小例子,各系情况不同,可能不是广泛适用。

1.research的quality.我以前认为大家都不是一个field,看research就是看你文章数目,和journal的impact factor.这次才发现不一定。我们committee一个老师,把申请人的dissertation都要过来读的,还有journal paper的sample都读了,有个印度人,两片文章里有一大段话都一样,但是committee提出他plagiarize。他文章不少,但是大家质疑他文章的quallity。用中文说呢,这人有点机会主义。自然他就出局了。反正尽量对自己的东西严格一点,没坏处。

2.research and teaching overlap.以前我review材料的时候也说过这个,很多人不同意。我现在感觉还是这样,如果你能发现系里其他人和你overlap较多,你最好能想想你unique的地方,teaching上避免和现有的课冲突,尤其grad level.研究上,想想你能带给系里新的互补的东西。我们有一个candidate,来的时候就是特别崇拜系里一个senior的老师,做的东西也好像,而且phd都和那个faculty一个program。他总是强调自己是多么admire这个老师什么的。大家评价他,说太多overlap,不能bring new direction to dept.另外,就是什么都是适可而止,言多必失,你特别admire哪一个,使劲儿夸,那他同时期的老师,有点不舒服,human nature。

3.decent personality.见了几个人,谁decent,谁不是很清楚。有人刚来见面,就是你们这里rent多少钱,房子多少钱,评价老师工资高低。跟我见面第二句话就问我这个位子interview了几个人,瞎打听。我感觉这些最好不要在interview的时候问太多,等拿到offer再问比较好。如果问这里life怎么样啊,人们friendly不friendly,被问的人就感觉好的多。还有,还是那个印度人(ft...),我在跟他说话,同事进来给我下一个candidate的schedule,我就随手放在桌子上,他就使劲看,我告诉他,这个不是你的,另外一个candidate的,结果他还是不停斜瞟,感觉真的很不爽。

4.没必要夸大表现,诚实很重要,适当谦逊是美德。interview中,candidate一般都想表现出自己对相关field都很感兴趣,做过类似的东西,以此来寻找话题,拉近和系里老师的距离。这无可厚非,human nature.但是千万要适度。有个candidate和同事聊天,说人家这个field他也做过,然后同事自然聊相关的literature.结果他两个大牛一个都没听过。后来,这个同事提醒committee对他说的话要打个折扣,don't expect he really knows what he claims to know.

5.pleasant candidate很受欢迎,这个可能也是导致女candidate比较容易成功的因素。碰到两个女candidate,不停笑,说话的时候动作也很夸张,做鬼脸。偶还有点不太适应,总觉得这个academic的工作,是不是也该严肃一点,静一点。结果和同事聊了聊,他们都很喜欢那样性格的女孩,印象都特别好。

6.前面是对interviewee,另外一点是关于interviewer的.美国规矩好多。有个女candidate,问我这里life怎么样啊。我说好啊,学区好。然后随口就问,你有孩子吗?谁知人家说you are not allowed to ask this question.我ft.说美国有统计,有孩子的妇女在找工作的时候收到歧视,有的人因为interviewer问这个问题,她可以file a law suit.ft...不过她说的时候语气是比较友善,可能知道我不是美国人,善意提醒一下。偶以后不敢乱问这些私人问题了.

就想了这么多,大家觉得是废话就跳过吧。

Tuesday, February 19, 2008

饶毅博士撰文悼念吴瑞先生 (ZT)

君子爱生 得之有道

饶毅

如果真信世界上流行的几大宗教,可不必多想生死的意义,也减少了留在尘世的人为去世者悲哀的理由。

对于实质上的无神论者来说,长生乃正常的愿望。如果没有多活一点时间的愿望,进化上比较容易被淘汰。

近年来,生物学家已经可以使动物寿命大大延长。其中最奇妙的方法是改变基因,最简单的策略是限制食物摄入。

人要得到身体长生不容易。早有贤者认为人可以通过子女、影响后人、做有益的事业来延续自己的生命。不过,在物欲盛行的今天,追求精神的长生,可能不太合潮流。

2008年2月10日去世的吴瑞先生,就是一位躯体离开而精神仍留在人间的“长生”科学家。

今年八月,本是吴瑞先生八十岁生日,许多学生筹备在美国和北京举行学术活动,庆祝他的寿。可惜他不能出席这些活动了。令人欣慰的是,吴瑞先生留给世间一些重要的精神遗产(legacy),其中包括他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在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人们。

吴瑞在分子生物学和植物生物学等领域有重要贡献。他在上世纪60和70年代对基因工程技术发明的贡献,尤为突出。他在DNA序列测定方法上,有多篇论文,常常和英国科学家Fred Sanger交替进展。1971年,吴瑞将引物延伸(primer extension)用于DNA测序,成为Sanger测序法之重要一步。引物也用于其它两项诺贝尔奖的工作中:Kary Mullis的PCR,和Michael Smith的定点突变。

吴瑞发明的联接子(linker)和衔接子(adaptor)迄今仍然是克隆DNA的常用工具。所以,他对70年代重组DNA技术的建立起了很多作用。重组DNA技术导致生物技术产业的建立。他主编的《重组DNA》曾风靡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界。

DNA测序方法,Sanger的贡献最大,他发明了测序方法的几个关键步骤。他获得诺贝尔奖当之无愧。Sanger曾撰文表示,吴瑞1968年第一个测定DNA顺序。不过,68年的方法不能普遍应用、也不能测长序列DNA。71年吴瑞的引物延伸,是测序一个关键步骤。给奖是可以的。Sanger在1980年诺贝尔奖获奖演说没有提吴瑞的工作,但是他在1988年的《生物化学年评》长篇自传、在2001年的《自然医学》短文中,都肯定了吴瑞的工作。

八十年代后,吴瑞在水稻转基因技术上有先导性贡献。他和他的实验室通过转入不同的基因,增强水稻对害虫、干旱、盐等的抵抗能力。其原理也适用于其它农植物。

得奖可以活在人们的口中,对于留传于世的发明和发现,即使很多人不明确知道发明者,发明仍活在人们的脑中。

吴瑞先生的“长生”还体现在他的学生身上。他直接教育过一些学生,而他在中国特殊时期,对中国学生的帮助,影响了更多人的生活和事业。他于1981年发起的中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联合招生(CUSBEA),从1982年到1989年,直接帮四百多中国学生到美国读研究生,成为华裔一代生物学家的主流。当时,中国绝大多数人(包括多数老师)都不知道怎么留美。吴瑞和北大的张龙翔、顾孝诚等为中国一大批学生铺石开路。

CUSBEA逐年出国的有许多成为生物学家:王小凡、袁钧瑛,韩珉、施扬、吴虹、马骏、傅向东、傅新元、王晓东、金亦石、骆利群,……一个长长的名单,他们活跃在世界科学界。回国的CUSBEA学生(如上海的赵国屏)和吴瑞培养的其他人(如上海细胞所的郭礼和),成为中国生物学界的重要力量。CUSBEA学生也有进入生物制药界,或做医生、律师、企业家、投资商。四百多人,绚丽多彩。

早期生物留学美国的主要是CUSBEA学生,以致有些人误以为许田、李恩和我也是CUSBEA学生。包括我在内的非CUSBEA学生确实受到了吴瑞先生直接和间接影响。CUSBEA学生在美国学校的表现,使它们较快打开了接受大陆学生的大门,使其他学生更容易留学。CUSBEA学生普遍注重学业,有助于改变早期学生中打工和维持生活的心态。今天成千原来的学生在美国生物医学界成为教授、实验室负责人,与CUSBEA形成的学术中坚有关。吴瑞先生热心帮助中国发展科学和技术,也成为后辈的典范。许田、韩珉、庄园建立复旦大学发育遗传研究所,王晓东、邓兴旺建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鲁白、管坤良、吴虹组织海外学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评审。海外生物界形成相当多的人长期为中国服务的传统,也可能与吴瑞的典范有关。

初期留学生普遍缺乏美国社会基础,有些人有时有点孤苦伶仃。CUSBEA群体给更多人提供了社会网络。我除了原来的朋友,也得益于这些朋友。吴瑞当初可能没想到他给一群学生建立了互助会。这个群体,后来形成了吴瑞学会及后继的华人生物学家协会,推动了海内外华人学术交流。吴瑞几乎参加所有这些组织的会议。起初,都是一些他儿子辈的学生在一起组织学术交流,而且都是他帮助出国的。但是吴瑞平等对待学生,积极鼓励交流。当这些学生辈的人成为教授后,吴瑞照常参加他们的会议。他的风格,推动形成了一个学术上平等交流、事业上互助的群体,而这个群体又影响后辈。

八十年代,吴瑞先生在台湾参与建立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2003年建立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吴瑞先生在困境中鼎力相助,在工作中鼓励推动,在发展中建议咨询。为研究所的师生所爱戴。吴瑞几十次到中国,在北大、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农大和其它许多地方留下了足迹。近十年,他是教育部长江学者项目终审委员,参与选拔支持回国人员。吴瑞不仅从事组织、咨询、教育。他做过多种事,比如曾经捐几十万美元给美国康奈尔大学支持学生,也为中国科学家修改稿件。近年在经常性的联系中,我直接看到吴瑞先生积极认真地参与推动中国许多事情。吴瑞先生会“长生”在两岸三地的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

秦始皇以权利得不到的身体之长生不老,一些贤者以对社会的贡献,以人品风范,以有趣的工作,以……,获得精神之“长生”,也许可以称为“君子爱生,得之有道”。

Wu, R., and Kaiser, A. D. (1968). Structure and base sequence in the cohesive ends of bacteriophage lambda DNA. J Mol Biol 35:523-527 (1968).

Wu, R., and Taylor, E. (1971). 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sis of DNA. II. Complet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cohesive ends of bacteriophage lambda DNA. J Mol Biol 57:491–511.

Sanger, F. (1988). Sequences, sequences, and sequences. Annu Rev Biochem 57:1-28.

Sanger, F. (2001). The early days of DNA sequences. Nat Med 7:267-8.

发表于2008年2月18日《科学时报》

Sunday, February 17, 2008

说个我了解的理工科转LAW的途径吧 (ZT)

发信人: almondjuice (晒太阳的甜地瓜~干活,干活), 信区: Law
标 题: 说个我了解的理工科转LAW的途径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7 16:24:04 2008), 转信

首先说明,下面所有的info来自于我向走过这条路的人打听到的信息,网上找到的资源和自己的一些亲身感受。

对于理工科的MS/PHD来说,这条路的好处主要是经济上负担比较小和风险可控。从career的发展上来看,大致经历technology specialist, part time/full time law school,asscociate, partner这么几步。走这条路的话,80-90%的人最后可能是end up做patent law,当然你也可以有条件转去做别的,如果想转的话,law school那一步很重要。

先说说怎么起步吧。首先assume你有了理工科的MS/PHD,一般来说,PhD更好,有些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比如生物,化学等等基本上是PhD required。另外,学校越牛越好,这个我后面会详细说为什么。Research不用特别牛(牛人就去做AP了,谁还折腾这个),不过有那么几篇paper还是有不少加分的,postdoc或者工业界工作的经验也有加分。但这些不是必须的。然后你就可以着手去找一些IP Firm的technology specialist职位了。做这个他们不assume你有任何的legal方面的经验,所以哪怕你对patent一无所知也无妨,当然了,如果你早就有了准备,去做过类似的intern啥的当然有加分。找的途径你可以去google当地或者大的IPlaw firm的网站,然后找position opening,看到合适的就把自己的resume投过去。一般他们要你的transcript,resume,cover letter和一份writting sample。writting sample必须是没publish过的,随便什么都行。比如你从thesis上摘一段即可。最好是introduction section这种的。

然后你就等消息了,运气好的话就会很快有interview。interview主要是就是去聊天。做lawyer这个行当能不能做好主要就两个skill,一个是communication,尤其是IP firm,他们会主要看你能不能简练和深入浅出的把一个technical issue讲清楚,尤其是给一个外行讲清楚。另外就是writting了,有时候他们会给你一个小小的writting exam,半个小时,让你写段小东西讲讲你做过的一个project啥的。我去面试的时候他们事先给了我一份paper,一份patent,让我读读。面试的时候自然让我讲了讲paper和patent里面的东西。感觉模式有点像当年的Qual Exam,不过当然简单的多,你能知道paper里面讲的what's going on就行了。

面试的时候我具体问了问两个partner,一个2nd associate和一个做了两年的tech specialist这条career track具体怎么走,压力如何。大致上和我事先打听的结果差不多。俺去面的那家基本上是IP LAW领域最大的或者第二大的所。所以我想还是应该有相当代表性的。基本上tech specialist最开始是从读做起,然后很快你的mentor会帮你在写上提高。头一年我可能主要写些技术性方面的描述等等,然后会让你逐渐接触claim部分。在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如果你survive下来,也就是顺利越过了写的这个learning curve,大多数人就开始去读法学院了。其实大家一般是第一年结束就开始准备了,因为第一年能survive下来就说明你是真的喜欢和有能力干这个工作,不能survive的人就走了。那么等到入学就是第二年前后了。大多数人会去读evening school,因为可以part time读。少数人追求精益求精的,申请到了好学校,就会去full time 读,part time工作。Firm对这两种一般不干涉,尊重你的选择,当然从他们的角度来说更希望你去part time读,这样你的工作大部分还可以干。part time读的话他们会sponsor全部的学费,full time不一定,一般来说会根据你part time工作的程度按照比例sponsor。所以full time显然会更累,而且自己要掏些钱。至于哪个更好,很难简单的说清楚,后面我详细解释一下。

Part time的law school一般要四年,full time的三年。出来一个你就是associate。一般来说如果你走到这一步,law firm是很愿意你回去工作的,他们不愿意他们在你身上花的钱打水漂。所以不用为找工作担心了,除非你想跳槽。如果你的firm本身就不错,估计你也没啥好跳的:)而且因为你已经有在本firm很长的工作经验了,他们经常会给你offer一个第二年或者第三年的associate的postion和salary。有好处有坏处,好处是工资高了,坏处是你升partner的压力大了。当然了,你升不了partner也有些别的exit path,比如去公司作in house consultling啥的。

下面说说工资和工作压力吧。我面试的时候他们告诉我说tech specialist的billable hour大约是1750,业内大概都在这个上下。当然了,你显然要干1.5:1的时间才能达到这个billable hour,尤其是刚开始的学习阶段。所以工作自然是比早九晚五要辛苦。tech specialist的工资大概7-9W/yr差不多。对EE/CS之类的没优势,不过如果有条件从好的所开始,以后的发展潜力比在公司作engineer强不少。上law school的时候会降到1500 billable hour,但是因为要上课,做作业,所以工作压力不会降低的。1st yrassociate的工资我面的这家是160K/yr,1900 billable hours。超出的有bonus。也就是说,我面试的那个去年从拿到JD的associate他的工资应该有200K(他会按照第二年或第三年算,并且肯定有bonus)以上。至于partner拿多少钱,不好意思,我还没想那么远,没问。

下面说说前面卖的关子:
1。 学校问题,从10年前开始就越来越多的有名校的PHD加入这条career path,他们中的很多现在都已经升成partner了。所以如果你找position发现firm里面有一群你的校友,显然更容易中标。大家可以去找找vault上排名前50的IP firm,看看有多少名校phd,就知道我此言不虚。而且很多firm会回学校去参加career fair,这时候逮上一个校友投简历,绝对事半功倍。

2. LAW school的part time/full time选择问题。如果你从一个不错的firm开始,打算JD出来以后继续留在firm,也不打算换成别的corporate law啥的,那么law school的rank对你来说基本没用。好的law school能让你能land on一个更好的firm,如果你的firm已经很好了,工作也secure了,law school的rank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我那天面试的两个40出头的partner,全都是我们这里3rd tier的part time law school出来的。但是如果你想去尝试别的法律门类,让你在law school毕业以后除了回所还有别的option,那么显然好的law school就重要了。比如我那天面试的那个tech specialist他就马上要去H的law school。

JJWW了一大堆,大体就是这些吧。累死我了,希望能给想走这条路的人一个basic idea。俺也攒点rp,希望他们能给我个offer。

Thursday, February 14, 2008

生物PhD转业 = 退伍军人复员 (ZT)

发信人: Biotechen (Biotechen), 信区: Biology
标 题: 生物PhD转业 = 退伍军人复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12 15:17:20 2008)

先说相似性。
1、入行动机光荣而崇高:
一是格物致知,一是保家卫国,这都是高尚的职业,值得人们尊敬的职业吧?

2、社会对基层人才的需求量大:
一将功成未必要万骨枯,但千军万马总是要的。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生物研究的特殊性——大量、慢速的实验——更决定了它对研究生的大量需求。

3 、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小(个人发展空间小):
如果拿破仑也搞生物,他一定会说“不想当老板的研究生不是好研究生”。但是一个军队不需要那么多将军,学术圈也不需要这么多老板。并不是说其他的军人不优秀,其他的PhD不够聪明,只是社会不需要而已。供大于求必然造成价格下跌,这是社会运转的基本规律。

4、行业的价值只有在少数时候才能体现: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那另外999天就白养了?非也!另外999天的价值没有被人看到而已。生物呢?有人说99.9%的研究是垃圾,非也!这99.9%是积累,没有这些‘垃圾’,那些真正伟大的发现也不会出现。

5、人才的专项技能应用空间小:
在简历上,“会做转基因小鼠”跟“会开坦克”给人的感觉大概差不多:很酷,但没有公司用得着。

再说不同之处:
1、参军不需要很高的智商,而我们却是高考、专业课、GRE、Toefl、qualify、做实验、读文献、发paper一路闯下来的。说PhD智商普遍高于常人决不是胡扯。
2、军人复员政府会帮助分配工作,而我们没人管。
--但这两点是相互抵消的,正因为我们有高智商,我们才不需要政府管。要是哪天政府帮我们找工作了,那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讽刺呢。

所以!!
作为生物PhD (candidate),我们从事的是伟大的工作。我们不应为学生物感到自卑,而应该感到自豪。我们的paper一百年后还能在图书馆找到,我们的Dr.头衔会伴随我们一生。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们的专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反差,应该意识到对大多数人而言,PhD学位是我们学术生涯的终点而非起点。我们不应该抱着侥幸心理去拿青春、才华和家庭去赌那屈指可数的faculty positions,而应该积极地应对这个“终点”,挤出时间学习社会需要的本领(统计、管理、计算机、etc.),在学术生涯结束的时候,迎接生命中新的起点。这才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win-win-win的决策。

愚蠢的人抱怨一切,聪明的人利用一切。我相信学生物,申请到美国Top50的学校、再转成该校CS (for example)的可能性,比学CS,再申请Top50学校要容易得多。当然我们付出了时间,但也收获的publication,收获了学位,可能还收获了绿卡(for many postdocs)。可以说我们到现在为止做的还是“挣钱的买卖”,但现在我们到了重新考虑“投资决策”的时候了。

If you agree, go ahead! We are not quiting! We are moving forward, for a better life, for a better family, for a better world!

Saturday, February 2, 2008

生物啊生物-写给生物男生 (ZT)

发信人: jenny07 (meng), 信区: Biology
标 题: 生物啊生物-写给生物男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 15:34:54 2008)

越来越讨厌生物. 读PH.D比什么专业都苦, 没日没夜拼命干,被老板压榨,实验出不出结果还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运气努力金钱后盾一样不能少. 好不容易出点东西, 还得费劲巴力写, 改来改去, 还得抓抢时间赶在做同样实验的同仁前面.最倒霉的却最常见的就是: 自己刚兴高采烈出了结果要提笔写时, 发现一模一样的结果被刚刚另一个实验室发表了. 或者更惨的是, 文章都写好要提交了, 才发现人家刚刚发表. 那感觉就象灭了气的大气球半个世界末日. 几年心血全部泡汤. 

好不容易做孙子熬到毕业, 你就会深刻体会到"自古华山一条路"是什么感觉.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一条路: 博士后. 什么叫博士后?就是PAY的工资基本是硕士生的一半,投入的工作时间却是几乎全部生命. 没有节假日, 没有周末, 没有业余爱好. 不敢在老板面前请假, 虽然理论上每年有两周. 对老板唯命是从, 说错一句话都可能走人, 一年没出PAPER可能走人, 老板没拿到FUNDING就得一定走人. 一句话: 学历最高, 挣得最少, 工作最累, 也最不稳定.

少数运气极其好毕业学校极其牛, 博士和博士后老板极其牛, 自己发表文章又极其牛和老板关系又不错的幸运儿们,博士后四五年方可在过得去的学校找个助理教授职位,继续辛辛苦苦熬TENURE,找FUNDING.这就算最好的归宿了. 

最最可怕的是, 经过八年十年在生物领域的折腾, 充分享受老板的剥削以后, 还没出路的生物博士们往往都从一往无前意气风发敢闯敢干变得畏首畏尾, 胆小如鼠, 怕东怕西, 头脑简单, 男子汉风范尽失. 最可怕的就是这个类似被洗脑的严重后果.人变得毫无情趣,生活变得毫无希望,事业变得毫无追求.每天就祈祷老板有钱, 自己好可以不必再去找工作. 虽然工作四五年挣得还不如刚出校门的理工硕士,和前后左右的同行们一比, 还能多出两三千, 就会无比满足无比优越无比踏实无比心安理得.他们不敢看外面世界有多大, 他们没兴趣去尝试生物以外的生存之路,他们忍心让老婆孩子陪自己一起受苦,没钱上好学校,买钢琴,象样点的房子.他们也不会因为没时间陪家人而感内疚.所以你做生物男人的老婆,就要做好每天承担多数家务, 一天到晚见不到人, 自己却要任劳任怨吃苦受累受穷,好好伺候劳工的准备.和生物男生的婚姻结合, 常常能让你最深刻和淋漓地体会到什么是婚姻里的苦. 

而最最关键的是, 当你为了他付出所有青春和辛劳,而生活一无回报时, 你会伤心地发现, 他已经变成一个不思进取苟安现状情调全无反应迟钝面目全非的木头.婚姻当然可以不是为了嫁给钱, 可是就算单纯为了嫁给那个人, 这样的一个人难道还值得去爱吗?他甚至不能记住你的生日,自己的生日,结婚纪念日.因为挣得少, 他变得在钱上比女人还斤斤计较,自己不去度假, 也舍不得花钱让家人去度假. 他甚至已经迟钝到体会不到你的爱情和关心,也没有能力和兴致去体贴关心理解支持你. 冷漠,让你随时心颤受伤不已.

所以,我个人结论是: 除非你觉得你在这行是天才,发SCIENCE就象喝水那么容易,又善于拉关系找FUNDING,否则十之八九就是死路一条, 几十年做不完的博士后, 和近似安慰人的工作性质完全相同工资也差不多的其他职称. 

如果已经走在这路上的, 有个忠劝就是: 一定要改行. 不要怕这怕那,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抗争.当你成功转行成功那天, 你才会知道, 外面天地有多宽, 外面空气有多新鲜, 外面生活有多惬意潇洒.

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努力跳出火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