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aturday, April 23, 2011

澳洲,生物薄厚的天堂

发信人: WeiLiao (WeiLiao), 信区: Biology
标 题: 澳洲,生物薄厚的天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21 03:55:19 2011, 美东)

看了一群薄厚在抱怨,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分享一下。

我去年美国博士毕业之后,对于将来很是犹豫了一番。因为周围很多生物薄厚,自己也算是了解薄厚的处境。自己喜欢科研,但不是那种天才,学得是冷门,留在美国去不了大牛实验室。我博士老板也算小牛了,我学校也是top50,专业更是top3的。但看到薄厚的生活还是很郁闷。想过海归但回去走了一圈因为是fresh PhD 不成功。

很偶然的因素来到了澳洲做薄厚。虽然只有不到半年,但喜欢上了这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工资,所有的加起来有》8万澳元,换成美元要9万多了。我还是fresh PhD,每年都涨工资的,大概3·5%。

工作,不用加班,每天只要7个多小时。时间自由支配。我见到很多人下午2、3点就去接孩子了。周末不用来。

假期很多,法定每年一个月。工作10年以上,可以2~3个月。圣诞节2周,感恩节5天。等等。

移民容易,快,福利好。移民后免费的医疗保险。

子女教育费用便宜,大学便宜。

回头再写。

回来了,继续。很多朋友可能人肉出我了,但请保密。

工资:我这种fresh PhD 年薪是7万多澳元,额外单位给支付15%左右的养老保险(superannuation),大概就是美国的Social security, 加起来有8万多了。当然super要60岁后取出,提前取不知道。

税感觉和美国差不多,我这个收入大概要交20~25%左右的税收。当然有dependents可以免一些。大概和美国类似。

工作上感到非常受到尊重,我的合同是三年的,不像美国那样一年一签。

我的签证是4年有效(根据合同3年+1年),所以回国、出国什么的不用再签证了。

因为我的签证,LP可以在澳洲自由工作。可能类似美国的J2签证。可以打工。但这个签证不用像J签证那样先waive再申请移民,可以直接申请。

继续,澳洲的很多领域也很先进,也有大牛。当然比美国比不上。

经费感觉也很充足,当然我来的时间还是短了,了解的少。但至少我现在的实验室比我在美国见过的所有实验室管理、仪器、设施、经费、环境、人员上都要高出一个档次。我作为一个刚来的薄厚,每个月可以自由支配5000澳元以下的定购,要多出5000要和老板打个招呼,他一般不会拒绝的。当然澳洲定东西价格比美国要贵多了。

在这里工作感觉很受尊重。老板每半年都要安排一些课程让我去培训。每年至少1次国际会议。我的薄厚同事利用3年的合同去过了许多国家,声明下次会议只去墨西哥,其他的不去,因为没去过。每当自我介绍时,我都不提我在美国的经历,只说我来自中国。但我的朋友往往都会替我加上一句:“He got Ph.D. in US"。感觉澳洲对于美国还是很崇拜的,我的美国经历在美国,在中国似乎都没有太大价值,但在这里还是让自己填了些虚荣。

大的方向来说,澳洲没有美国的黑人、劳模这种负担,也没有枪支泛滥的问题。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口很少,才2000多万。未来前景比其他国家要好很多。大量的华人涌入,澳洲对华人成为主流还是有希望的。好像华裔现在有3%吧。澳洲不在地震带上,周围没有太多领土纠纷,海洋资源丰富,比中国容易太多了。

歧视我没感觉到,可能在小地方会有吧,在悉尼,墨尔本这些大城市,移民很多,谁歧视啊。

澳洲对于美国WSN还有一个优点:小留很多。而且女小留们很会打扮,又年轻漂亮。我自己目光常常在公交车或者校园里被打扮时髦的女小留们所吸引。当然自已经是孩子的爹了,所以不会再有其他想法。如果还没有另一半,来这里机会很多。这里的女小留可是美国的女F1们比不了的。

本着公正的角度,我也要说澳洲的缺点。

1、 澳洲人懒。做事拖拉,慢。没办法,悠闲惯了。正是他们这种作风往往更衬托出了我们中国人的勤劳,努力。

2、澳洲物价贵。一般生活用品1.5~2倍吧,电子用品,汽车、汽油都贵。生物薄厚挣得多了,物价贵些也还可以吧。房子不知道。

以上都是自己刚来澳洲半年总结的,不能保证完全准确无误。如果对自己生活不满意的生物薄厚们,不妨来这里try。

澳洲生物公司不多。主要工作机会还是在大学和CSIRO里。CSIRO的条件和待遇非常好。如果跟对人,再作的好一些,留下转成固定职位的机会很大。我们组里前面3个博士后(一个澳洲,一个欧洲,一个南美的)全都顺利留下转成固定位置。我现在的老板就是做了3年薄厚留下来,转成固定位置后,他们马上就可以申请经费和带学生。我老板去年还是前年刚留下就招了我来做他的薄厚,她和我一样大,发表的文章还不如我。当然她对人非常好,管理能力很强。我前面另一个薄厚转成固定职位后,今年拿到不少钱,已经开始带学生,管理技术员,开始招她的第一个薄厚了.

继续写,澳洲这边easter放5天假。公交司机又闹罢工。

网上以前一群人不是对沙特的那个什么国王大学很感兴趣吗?澳洲这里的工资水平比那里一点都不少。生活环境强多了,英文对我们也没太大障碍。移民、文化上都类似。去沙特还不如来澳洲呢。

至于说什么工作机会少,是事实。但美国机会多又能怎么样?还不是一群人在抱怨这,抱怨那,找工作难,绿卡难。中国机会多又怎么样?也不是在埋怨工资少,房价贵。澳洲工作机会少,但竞争的人也少啊。本地很少有人闲着没事去读个生物博士。我周围的薄厚们也都是国外的,主要是欧洲的,中国的,印度的,再有南美的。美国的还很少,可能看不上这里吧,但有了在美国的背景在这里感觉还是挺受器重的。毕竟美国是老大。如果过来后和美国的老板保持一些合作和关系,受益无穷。

我自己是过来人。当年我拖了很久才申请了澳洲,拿到澳洲的offer的时候很犹豫去不去。毕竟我的背景在美国一般,找个普通的实验室做薄厚还是可以的,但薄厚期间能不能做出什么来却不确定。总觉得科研上很多东西的确是靠运气和方向的。我博士期间的方向在美国是个非常传统,很冷门的方向,又作的非模式生物,虽然自己曾经很努力也很刻苦,早出晚归,周末加班,文章影响因子还是不高。自己也30多了,有家有娃的,再拼几年也不知道有没有出头的日子。干脆换个地方来过吧。

澳洲薄厚职位不多但如果从美国申请还是机会很大。毕竟澳洲自己的Ph.D一般就3年毕业,美国的要5年以上,在背景、文章、声誉上都占了一些优势。如果位置是对海外招聘的,还会给一笔搬家费,全家的机票都报销什么的。

我从来没有那种孤注一掷的勇气。在美国做博士后就是赌博,赌对了几年后就是faculty;赌错了搭上几年青春,老婆孩子跟着你受苦受累,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而且很多东西不决定于你,在于你老板,课题,funding,甚至editor,reviewer手里。所以大家都去牛老板,牛实验室,因为赌赢的几率大,回报也大。像我这样去不了牛人那里的就选择离开这个赌场,换个赌场。

澳洲这个赌场虽然回报小,但付出的代价也小,这几年至少保证了自己经济上不会有什么损失了,还能小有盈余。至于实验课题上自己尽可能去努力吧。赢的回报比美国小一些,毕竟在美国才有更大的机会成为牛人;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先保证一样(工资)吧。

来的时间很短,faculty不是很清楚。这边faculty似乎要从lecuturer干起来,类似于assistant professor,要教课和搞科研,科研好了就变为associate professor,科研一般但教课不错,就变为senior lecturer,还是比较人性化,不至于被解雇。senior lecturer也可以搞科研,但可能精力和时间要侧重于教课。你还是再找明白人问问,我也是听别人说的。但一般学校里博士后已经和lecturer算是同一级别的了,我也听说过薄厚兼职Lecuter的。我也挺糊涂这边的这个级别的。

今天放假,公交车司机又罢工,自己还没买车,决定步行3个小时去单位干活,来奥洲后我还是很努力的。周末一栋大楼里就我一个人。不敢告诉老板周末自己加班,她不鼓励的。周末加班要给3倍的加班费,而且还有很多安全因素,所以很麻烦。自己也不好意思去要加班费,就自己偷偷去吧。

继续讨论:
世界上当然没有真正的天堂。非常感谢楼上几位帮我的矫正。我的态度可能不够客观。我也只是针对网上很多人的抱怨而写的

美国薄厚 澳洲薄厚
1. 工资低 (3~4万) 工资高(8~9 万) Fresh Ph.D
2. 工作时间长 时间短,不加班,周末休息
3. 移民难 移民容易
4. 假期少 假期多
5. 签证难 签证容易,多年多次往返,家属可工作,不用什么J,H的麻烦,
6. 压力大 压力小,一般老板nice

再说物价,我这里也是高消费地区了。我一个人的时候一般一个月花1000~1500。房租(house里一个bedroom)包水电、网络、电话 600, 生活用品和吃的(自己做,一周1~2次出去吃)300, 公交100, 保险100, 其他100. 我 算比较省的,当时过来把家当都搬运过来了,不需要额外买什么。现在也没有买车呢。公交系统还可以。

我这里房价在澳洲是贵的地方,一般的房子要40万到70万吧。当然million的也有,都要看地方,学区,我不太熟悉。我的薄厚朋友都买的40~60万的吧。

澳洲物价比美国肯定贵,2倍左右差不多。这个世界上有几个地方比美国便宜?中国还比美国贵呢。就算物价2倍,收入两倍,那你攒下的也有两倍了对不?

如果以后想去工业界发展,千万不要来澳洲,没机会。如果想留在学术圈子里。这个看个人吧。留在美国你就一定变成faculty?美国机会多,竞争也多啊!澳洲机会少,竞争也少啊!反正在美国我进不了牛人lab, 我也不想留在那里当炮灰,再差差那里去了。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