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unday, October 17, 2010

DIY EB1A 140 approved - TSC +几条小经验及装订图


看来最近移民局相当勤奋,版上好消息连连。让我也来报告我LD的eb1a。

DIY EB1A I-140, TSC

RD: 05/03/2009 (e-file)
AD: 07/13/2009

13号下午4点看到一个soft LUD,14号早上收到的email。18号收到I-797通知。

背景: 2nd year postdoc in an ivy league school. US phd from a top school, physics/engineering major.

文章:3篇一作(一个N/S,两个小N),3篇其他。

引用:50+

媒体报道:30+

推荐信:6封,4封是独立的。没有什么院士级的大牛推荐人,一个加拿大,一个日本的,两个National Lab的,一个公司的CEO。

Review: 2 (没有claim)。

Membership: Sigma Xi, APS (没有claim)。

获奖:无

Petition Letter:13页,参考了版上下的模板和朋友的版本(律师写的,很烂)。

Claim了三条:
1. Evidence of the alien's authorship of scholarly articles in professional or major trade publications or other major media;
2. Evidence of the alien's original scientific, scholarly, artistic, athletic, or business-related contributions of major significance to the field;
3. Published material about the alien in professional or major trade publications or other major media;


下面是几条小经验:
1. 只claim有把握的几条。因为只要三条成立,就可以成立,所以应该宁缺(=3)毋滥。在这个版上看了很久,也是版上的一致意见。所以本来准备的membership,review啊什么的,因为实在太弱,就没有claim。如果勉强claim了,肯定是RFE的结果。

2. 推荐信:听朋友的建议,如果能找到Harvard的信,一定要搞一封。不然就Yale或Stanford的(可不是对其他名校不敬哈)。凭移民局的那些无知又无畏的IO的,估计也就能被这几所镇住。另外,如果是投到TSC的,是不是也搞个Rice的(德州最牛的学校是哪所?)。大不大牛,也许不重要,任凭你吹的就好。也许多样性也有帮助,不要全是学校的,来点公司的,national lab的就比较好了。

3. 条件够的,一定要尽快的DIY,不能拖。最近的情况好像不错。我们DIY前咨询了几个律师,都只鼓励我们办NIW,说EB1A没什么把握。当时害的我们彷徨了许久,正好钱包也挺憋,索性一咬牙自己DIY,现在真是万分庆幸当初没听他们的。

最后发一张我们的的材料寄出前的照片。装订的很简单,就是上面打孔,装订。下面贴上tab。用的是USPS Express Mail寄的。寄到的第一天,邮局留了条,直到第二天才有人取。

所有的经验都是从这个版上获得的,希望能有所回报,也希望版上继续捷报频传。

Update:就在发此帖的时候,又收到CRIS的email,说是EAD卡批了。一查,AP也有个soft LUD。希望明天AP就能批下了,终于可以安心回国了!

EB1A弱CasePP无RFE,Texas Center过

发信人: bmwcar (也————), 信区: Immigration
标 题: EB1A弱CasePP无RFE, Texas Center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7 02:02:24 2010, 美东)

DIY to Texas Center
Receipt+PP date: Sept 22,2010
notice: Oct 12, 2010
贡献一点自己的经验

生物医学冷门领域。美国非牛校博士,牛校博后,SCI文章10+,3一作,另国内一作2,无牛文,引用40+(确实很少,唯一优点是引用的杂志超多,20多个,10多个国家,英国院士,联合国某实验室主任都分别引用我三四次,但其实主要都不是我的一作,我一作引用才10次多点。不过有个听来的小trick,即使不是一作,也可以要通讯作者在推荐信中称你和一作equally contributed,这样起码RFE里不好对你这个进行质疑。)还有个trick,petition letter里我明确写了总引用次数,但我把我大部分文章都归成一个topic,说所有引用都是关于这一个研究的,这样不会轻易现出我有几篇文章只有一两 个引用的弱点。我猜想那么多材料,IO不会每个细节都仔细看,能糊弄过去就糊弄过去;邀请book chapter一个;主流中文媒体报道2次,其中一个被搜狐转载(引用Alexa证明sohu全世界流量第40位);review 11次(两个是中文杂志,另一个是本专业协会会刊),中文杂志编委一个;国家级会议judge 1次。每个主编和会议主持人都写了证明信证明我是frequent reviewer,但没有搞最开始的邀请信,每个中文审稿我都英文翻译了,没把我折腾死。英文网站报道引用>5次(其实把NCBI,Genecard之类也算上,只要有我文章的标题);
HHMI在本校的一个小program teaching fellow一年,不知道有用没有;
Sigma XI;
NIH program project grant的一个pilot grant,5万一年,作为trainee和老板一起申请到的。

推荐信可能是我的强项,基本上是老板的朋友,只有3封名义上是独立的,美国之外的只有一封,一共7封,包括两个校长,NIH 一个院的前院长,领域内最大私人基金加州分部director。博士导师和博士后导师都写了。我一直感觉好像独立的推荐信也不是特重要,关键是人要牛,起码是牛校,强国,title越唬人越好。

本来做好了被RFE甚至悲剧准备,因为引用确实少。但是我们领域确实引用低,写材料的时候我反复突出了这一点,甚至专门写了几百字对本领域的introduction,引用数篇文献解释本领域如何政府投入不足,并用本领域疾病的cost和HIV的cost进行了比较,侧面证明相比HIV本领域虽然发病率cost都类似,但是政府如何投入不足,投入不足就研究人员少,引用就低,而且也就更需要国际人才。我没有看到有谁像我这么干过,算是铤而走险,但是貌似起到了效果。最后我另起一个section,专门通过推荐人的口讲因为投入少,本领域如何需要国际人才,而我愿意在美国做这个研究。

claim 3条,贡献,文章和review。把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放贡献里总结一下作为第一条,第二条是文章,把文章发表的杂志,引用过我的牛人等具体介绍了,第三条把review经历具体介绍了,这样第一条显得有很多证据,但是又不至于和2,3条重复罗嗦,而且三条之间逻辑关系很清晰。这是从板上某高人学来的,在此表示感谢。


开始信心很不足,找了很多律师,都不支持我搞EB1A,只有姚新宇接受了,给我确定了推荐人,稍微改了下推荐信,但是我还是很没有把握,几个月后才把推荐信敲定,再联系姚新宇,email再也没有回音,电话从来不接。就算我定金打了水漂吧,估计我这个case他这态度也搞不定,干脆自己慢慢搞。因为合同里写的是最后无论NIW还是EB1过了还是要再给他另外一半钱,等于他稳赚,除非我不申请了。前后准备了一年多,挺磨人的,当然我确实也没太急着递,确实没多少把握,不想浪费钱。

因为领域小,材料给出来认识的人一眼就能人肉出来,不好意思不能分享材料了,但是有问题可以跟贴,这几天我都会回来看。谢谢各位前人的帮助,祝大家早日心想事成。